當我們等車、等熱狗、等紅燈的時候,其實十分樂意看一張海報。但真正吸引我們目不轉睛的又有多少?美國廣告大師威廉•伯恩巴克曾說過:“你沒有吸引力使人來看你的廣告,那么不管你在廣告中說了些什么,你都是在浪費金錢。”
海報設計除了搶眼、創意還需要注意什么?哪些海報真正賺到錢了呢?小編大致給出了幾種類型,大家可從中找到自己的答案。
一、平面不平,出其不意
魁北克魔術節海報。僅僅是上下分割,這張海報就不平凡了。看到它,是否立刻聯想到最典型的把女人鋸成兩半的魔術?
通知/指示型廣告可以借鑒的范例。將“身體除毛”這件不太適宜昭告天下的事情用簡單的線條表現出來。當然,那些摘下來的“毛”上就留著美容院的電話號碼。
誰說海報一定要在一張紙上?TBWA Italy廣告公司為"First Floor Under"設計的海報,用一張張膠碟拼成歌手的形象,十分震撼且具有吸引力。
二、走上街頭,發現天才
某環境保護機構想出的點子,讓樹木當它們自己的代言人:為了在雨林的同胞,我們需要錢。
適度的溜須拍馬是很必要的,你的創意最終需要觀眾來買單。
“好文案來自民間”的感嘆就因這張圖而起。這位奶奶已經深諳“情感營銷”了。
一個為無家可歸者尋求幫助的街頭藝術計劃。當然也可以從另一種角度解讀:這是個樂觀、懷有夢想的流浪者。
三、異形海報,神來之筆
這世上難聞的東西還不夠多嗎?咸魚和臭鞋?別說,還真有些“臭味相投”。亮點在于那鞋帶是真的!
“嘿,女孩子們想盡一切辦法就是要靠近我。”AXE香水廣告。在常見的男士衛生間標識上加入一點變化,意圖顯而易見,當然,還有LOGO。
一半是《真愛如血》的推廣,另一半是某品牌的男士內衣廣告,看似不搭界卻因為一根木棍的參與而獲得了奇效!有點邪惡?一舉兩得!詳情>>
四、融合周邊環境,借力使力
這類海報常常將日常公共設施巧妙設計成廣告主題中另一種道具,畫面看似平凡,卻能置換出一個全新的場景,被賦予完全不同的含義,受眾的代入感也很強。
樓上樓下,兩個階級。這是30年代英格蘭的社會狀況。沉重而難以言說的主旨卻被DraftFCB 利用一個墻角傳達地一目了然。
TVB刑偵劇大家都熟悉,TV3為<Law Order>所作的戶外廣告,當人物伸出的手抓住了照明燈,一副緊迫拷問的場景就出來了!
麥當勞的LOGO真是個用之不竭的素材。“夜間營業”的廣告只在夜晚亮燈后才能看見,品牌、設計、環境三者,還有比這更好的結合嗎?
看來,從二維走向三維,正是海報設計的新趨勢。這是傳統平面廣告失寵,部分設計師另辟蹊徑、求變求新的結果。與此同時,受眾也從被動的觀看中解脫出來,能夠在感官、思維上參與交流。海報未死,只是找到了另一出口。